Android教程網
  1. 首頁
  2. Android 技術
  3. Android 手機
  4. Android 系統教程
  5. Android 游戲
 Android教程網 >> Android技術 >> 關於Android編程 >> Android熱修復之Tinker使用初探

Android熱修復之Tinker使用初探

編輯:關於Android編程

前幾天,微信團隊的Android熱修復框架在GitHub上開源了,6天之內,已經2700+star了,我只能說太6了

地址:https://github.com/Tencent/tinker

官方介紹:https://my.oschina.net/shwenzhang/blog/751618

接入指南:https://github.com/Tencent/tinker/wiki/Tinker-%E6%8E%A5%E5%85%A5%E6%8C%87%E5%8D%97

今天拿下來集成使用了一下,發現md上對集成使用的過程介紹的比較精簡(後來發現wiki上面倒是很詳細,需要的同學可以自己去看),這裡記錄一下我集成使用的過程。

 

一、集成

我這裡直接使用的是他自帶的sample,導入到studio中。

 

二、初始化配置

首先我們需要在app/bulid.gradle中,設置tinkerId的值,很多人開始編譯就報錯,提示“tinkerId is not set!!!”,就是因為這個值沒有設置。獲取tinkerId走的

 

def gitSha() {
    return 'git rev-parse --short HEAD'.execute().text.trim()
}

這個方法,也就是獲取git的版本號,所以要是你沒有安裝配置git,或者git沒有加入到環境變量中,會得不到git的版本號了。知道了原理,那解決方式就自己想了,我這裡就直接寫死,上面這個方法直接返回固定字符串。

---------------------------------------------------------------------------

補充:關於獲取git提交版本號

git rev-parse --short HEAD
這段代碼主要是用來顯示最近一次提交到HEAD上的記錄編號(類似於“b03b0c4”的字符串,每次提交,字符串都不一樣。個人對git命令行了解不多,如果有知道的大神麻煩指教一下)。

所以前面說的,除了環境變量要配置git(可以在命令行輸入 git --version ,顯示出了版本號,便是配置成功),還要把你的項目與git關聯起來,並且保證有一次提交記錄,才能獲取到該字符串。

具體使用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關於git命令“git rev-parse --short HEAD”在android studio中使用與配置的個人探究

個人覺得,加入這段代碼,顯得更麻煩了,還不如直接寫死,或者獲取其他的版本號。

---------------------------------------------------------------------------------------------------

之後,我們會看到Manifest.xml中,SampleApplication.java這個類報紅找不到。這個並不影響,因為到時候我們在編譯的時候,tinker會為我們生成SampleApplication.java這個類,而起作用的代碼就是SampleApplicationLike.java類聲明上面的

 

@DefaultLifeCycle(application = "tinker.sample.android.app.SampleApplication",
                  flags = ShareConstants.TINKER_ENABLE_ALL,
                  loadVerifyFlag = false)

這段注解,我們也可以把這段注解注釋了,

自定定義一個SampleApplication類繼承 TinkerApplication類,然後加入無參構造方法,得到的類為:

 

/**
 * Created by anzyhui on 2016/9/26.
 */
public class SampleApplication extends TinkerApplication {


    public SampleApplication(){
        super(
                //tinkerFlags, which types is supported
                //dex only, library only, all support
                ShareConstants.TINKER_ENABLE_ALL,
                // This is passed as a string so the shell application does not
                // have a binary dependency on your ApplicationLifeCycle class.
                "tinker.sample.android.app.SampleApplicationLike");
    }
}
這些都是Tinker這邊定好的規矩,咱們得照著來(第二個參數中的".app"不要忘了,也就是路徑不要搞錯了),其中第一個參數表示支持修復的類型,有以下類型可以選: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DISABLE             = 0x0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DEX_MASK            = 0x0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NATIVE_LIBRARY_MASK = 0x0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RESOURCE_MASK       = 0x0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DEX_AND_LIBRARY     = TINKER_DEX_MASK | TINKER_NATIVE_LIBRARY_MASK;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INKER_ENABLE_ALL          = TINKER_DEX_MASK | TINKER_NATIVE_LIBRARY_MASK | TINKER_RESOURCE_MASK;
從字面理解就知道什麼意思了。

 

重新編譯一下,一般也不會有問題,如果有問題的話,看看你是不是之前已經生成過了SampleApplication了,在\build\intermediates\classes\debug\tinker路徑下對應的目錄裡,有的話,刪掉再編譯試下。

 

三、功能測試

(1)debug版本

先嘗試debug版本

現在我們模擬打包一個出現bug的版本。

 

再activity_main.xml中加入倆控件:

 

 

MainActivity中設置點擊事件,點擊btnBug時,tvMessage顯示"出現bug了"文字。

打包生成apk

這時,在build/bakApk目錄中,會生成一個apk和一個R.txt文件,R.txt的作用後面再講。


apk運行至手機中,

點擊點擊btnBug按鈕,顯示: \

好,現在來修復這個bug。

我們在activity_main.xml中刪除該“點擊出現bug”按鈕,增加“點擊修復bug”按鈕:

(PS:也就是修改了res文件)

當然了MainActivity中的代碼中,也修改了點擊事件,刪除了“點擊出現bug”按鈕的點擊事件,增加了“點擊修復bug”按鈕的點擊事件,觸發後,上方文本要顯示“bug已經修復了”。

代碼改好後,我們需要配置一下前面提到了R.txt文件,這裡面保存了每次編譯得到的每個res文件的id值。

具體配置就是,在app/build.gradle的ext部分,添加oldApk(也就是出現bug的那個apk)的信息:

ext { //for some reason, you may want to ignore tinkerBuild, such as instant run debug build? tinkerEnabled = true //you should bak the following files //old apk file to build patch apk tinkerOldApkPath = "${bakPath}/app-debug-0927-11-47-21.apk" //這個是你出現bug的apk完整名稱,app/build/bakApk目錄下 //proguard mapping file to build patch apk tinkerApplyMappingPath = "${bakPath}/" //暫未開啟混淆,不用管 //resource R.txt to build patch apk, must input if there is resource changed tinkerApplyResourcePath = "${bakPath}/app-debug-0927-11-47-21-R.txt" //如果你修復了res文件,需要指定你bug版本的R.txt文件 } 
然後,在studio的右上角,打開gradle,找到tinkerPatchDebug(我一直用的是debug簽名,這個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這個task,點擊運行。就會在output目錄下生成一個tinkerpatch目錄,

在裡面找到patch_signed_7zip.apk和patch_signed.apk,這就是我們的差分包。

因為代碼中指定的差分包路徑為:

loadPatch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TinkerInstaller.onReceiveUpgradePatch(getApplicationContext(), 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AbsolutePath() + "/patch_signed_7zip.apk"); } }); 我們就直接使用patch_signed_7zip.apk,放到我們的手機根目錄,再打開app,點擊LOAD PATCH, \

提示我們補丁加載成功,重啟後生效。

------------------------------

補充:返回鍵退出後進入,並沒有執行修復。

(當時以為是我手機的原因,就沒太在意),現在有朋友評論說自己也加載成功但沒法修復,是不是跟我一樣按得返回鍵退出。

殺進程後再進入 ,應該就可以修復成功了,如果不成功,把補丁包逆向一下,看看自己修復的部分有沒有在裡面。

------------------------------------------------------

重啟後,注意看界面上的按鈕是不是已經被替換, \

按鈕已經替換了,這裡我已經點擊了按鈕,所以上方文本內容也提示修復成功。

(2)release版本+混淆

release版本總體使用方式與的bug版本類似,

每次打出正式包時,我們應該備份好。

在打包前,修改app/build.gradle裡的

 

/**
 * task type, you want to bak
 */
    //def taskName = "debug"
    def taskName = "release"

tastName為release,minifyEnabled設置為true。

這樣release打包時才會在bakApk下生成對應的apk,R.txt以及mapping文件。

之後的打包是一樣的。

打差分包(補丁)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同樣是,替換裡面的屬性:

ext {
    //for some reason, you may want to ignore tinkerBuild, such as instant run debug build?
    tinkerEnabled = true
    //you should bak the following files
    //old apk file to build patch apk
    tinkerOldApkPath = "${bakPath}/app-release-0929-11-28-36.apk"
    //proguard mapping file to build patch apk
    tinkerApplyMappingPath = "${bakPath}/app-release-0929-11-28-36-mapping.txt"
    //resource R.txt to build patch apk, must input if there is resource changed
    tinkerApplyResourcePath = "${bakPath}/app-release-0929-11-28-36-R.txt"
    
}
開啟了混淆的話,就要設置bug版本release包的mapping文件,以保證兩次映射一致。

同樣,右側gradle,點擊tinkerPatchRelease。

我這次Gradle任務進行了好幾分鐘,當時還以為是出錯了,後來看了一下下圖,

\

因為我是第一次打release包,所以在下載必要的jar包。

有運行慢的可以點進這裡看看,是不是一樣的情況。

差分包打包成功後,跟之前一樣的操作,我這邊測試成功沒問題呢。

 

四、總結

之前研究過AndFix,主要是使用native方法,來修改出現bug的方法,雖然支持的系統版本也很廣(2.3~7.0),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修改方法的內部實現,不支持新增方法,新增、修改成員變量等;而基於ClassLoader的各種實現,由於采用在字節碼中在構造方法注入一段代碼,防止被打上CLASS_ISPREVERIFIED標記,在dalvik中比較影響性能,而且支持系統也不全面,所以都不是特別的完美。而且他們都有一個缺點,不能修改資源文件。

這次Tinker的發布,打破了原有的性能問題,功能局限,實現了,支持對library、java類、res文件的修復,並且除了小部分版本的設備(wiki上說是部分三星api19版本),其他基本都可以覆蓋到(yunOS另說)。目前來看 ,一個不足是,需要重啟後熱修復才能生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閱讀排行版
Copyright © Android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