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教程網
  1. 首頁
  2. Android 技術
  3. Android 手機
  4. Android 系統教程
  5. Android 游戲
 Android教程網 >> Android技術 >> 關於Android編程 >> Android開發規范總結

Android開發規范總結

編輯:關於Android編程

前言

做Android開發這麼多年,見過很多人寫的代碼(開源代碼除外),其中有的寫的代碼很簡潔、很漂亮,讓人看起來很舒服;有的寫的那是一塌糊塗,根本就沒有心思再往下看。最近就是在做一個項目,由於之前的代碼很復雜,需要對整個軟件進行重構,我是邊重構邊吐槽。說多了都是淚啊!所以就准備寫一下這篇文章。另外說一點,本規范不是標准,只是我自己在開發中所遵循的。所以大家看看就行了。

一、命名規范

1、包的命名:

包的名字都是由小寫單詞組成。

1.1、 項目包名(APP的唯一ID)

一般的項目都是 :com.公司名.項目名

1.2、功能模塊包名

這個包是項目下的功能模塊分包,主要有兩個命名方式:

按照文件的類型命名:
例如:activity/、adapter/、fragment/ 等。按照功能模塊命名:
例如:login/、register/、setting/ 等。

2、類名

遵循兩點

Java類名遵循大駝峰命名規范。即:以大寫字母開頭、由多個單詞組成時,每一個單詞的首字母都大寫。以功能模塊結尾。例如:LoginActivity、FriendListAdapter、UserModel等。

3、變量

標准的駝峰命名法。

4、靜態變量、常量、枚舉類型

全部大寫,由多個單詞組成的時候,每個單詞之間以“_”連接。

5、方法名

遵循駝峰命名根據方法實現功能來命名初始化一般以init開頭帶有返回值的以get開頭設置數據的以set開頭
例如:initView()、userLogin()、private UserModel getUserInfo()、setUserFriendList(List friendList)等。

6、其他

如果代碼中有需要實現的功能,但是當前沒有實現的代碼為了標記可以打上 //TODO標記

private void initView() {
   //TODO
}

二、布局文件優化

1、多用標簽

Android方法建議是一個布局文件最多嵌套三層,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所以要多用標簽,這樣的好處有兩點:

減少層次的嵌套增強布局的重復利用性。

2、多用style屬性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可以減少不少的代碼量。

3、文字顯示用"@string/xxx"

這個在做軟件的國際化的時候,是必須的。就算是不做國際化在需要修改某一個文字時也會很方便。

4、屏幕適配

做Android的應該很關心這一點吧。關於這一點應該網上有很多的教程告訴我們要怎麼去做。我這裡主要說我常用的方式。
先分析頁面的結構,最外層采用什麼樣的layout,如果是LinearLayout 多采用android:layout_weight屬性,如果是RelativeLayout就會多采用android:layout_centerxxx和android:layout_alignParentxxx屬性

三、代碼風格

1、條件判斷

1.1、能用Switch 代替的就用Switch。說一下我覺得用Switch的優點:
有很多else if的時候,用switch case比較清晰。有很多else if的時候,用switch 的計算量少。
1.2、多判斷不成立的條件

拿一個登錄的功能做一個對比:
之前的代碼

if (TextUtils.isEmpty(useName)) {
  //如果用戶名為空
   showMessage("賬號為空,請輸入登錄賬號");
} else {
  //如果用戶名不為空,判斷密碼
  if (TextUtils.isEmpty(pwd)) {
    //如果密碼為空
   showMessage("密碼為空,請輸入密碼");
  }else{
    //如果密碼不為空,登錄
    userLogin();
  }
}

看到這裡朋友不要笑,也不要問誰會這樣寫啊,因為我的回答是,我真的見過有人這樣寫。代碼的邏輯很清晰,但是if..else..的嵌套太多了。而且還加深了代碼的層次。
我們再看看改過之後的代碼:

if (TextUtils.isEmpty(useName)) {
   showMessage("賬號為空,請輸入登錄賬號");
   return;
}
if (TextUtils.isEmpty(useName)) {
   showMessage("密碼為空,請輸入密碼");
   return;
}
userLogin();

相比之下,如何?是不是更簡潔一些?

1.3、判斷為對象為空和字符串為空字符的寫法
1.3.1、判斷一個對象是否為null

我見過很多都是這樣寫的

if(null == obj){
  return;
}

關於這種寫法,我不想多說什麼,但是我不習慣這種寫法,所以我們先看一下Android系統是怎麼判斷一個字符是否為空或者是空字符的寫法:

public class TextUtils {
...
  /** * Returns true if the string is null or 0-length.
   * @param str the string to be examined
   * @return true if str is null or zero length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Empty(@Nullable CharSequence str) {
      if (str == null || str.length() == 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
}

這個是在android.text包下面的一個工具類。借鑒官方的例子,我判斷對象是否為空一般寫法是:

if(obj == null){
  return;
}
1.3.2、判斷字符是否為空字符

我見過最多的寫法是

if(str.equals(""))
  return;
}

可以說我之前帶過的工程師都是這麼寫的,看到這種寫法我都會讓他們改。原因很簡單,如果當str為null的時候,這段代碼是會NullPointerException的,我的寫法如下,可以規避NullPointerException。

if("".equals(str)){
  return;
}

2、final 、static、static final 以及 final static 的區別

為什麼要寫這個呢,感覺和主題無關啊?是啊,本來我也是不想寫這個的,想起之前有人問我:
什麼是靜態變量,什麼是常量,靜態變量和常量之間誰更省內存?
那這個問題就牽涉到了軟件的內存優化的問題,所以還是提一下吧。

說一下個人理解:

final
修飾類時,表示此類為最終類,不能被繼承修飾方法(不包括構造方法)時,此方法不可以被子類覆蓋。修飾變量時,就變成了常量(不可變量),一般會伴隨static一起使用
static
修飾變量,即為靜態變量,靜態變量在內存中只有一個拷貝(省內存),JVM只為靜態分配一次內存,在加載類的過程中完成靜態變量的內存分配,可用類名直接訪問,當然也可以通過對象來訪問(不推薦)。(ps:這就是為什麼final的常量會伴隨static一起使用的原因)static代碼塊是類加載時,初始化自動執行的。如果static代碼塊有多個,JVM將按照它們在類中出現的先後順序依次執行它們,每個代碼塊只會被執行一次。
static{
.....
}
static方法可以直接通過類名調用,static方法只能訪問static的變量和方法

上面首先解答了什麼是常量、什麼是靜態變量的問題,那麼再看一下誰更省內存:

一個完整的Java程序運行過程會涉及以下內存區域:
寄存器:
JVM內部虛擬寄存器,存取速度非常快,程序不可控制。
棧:保存局部變量的值,包括:a.用來保存基本數據類型的值;b.保存類的實例,即堆區對象的引用(指針)。也可以用來保存加載方法時的幀。
堆:用來存放動態產生的數據,比如new出來的對象。注意創建出來的對象只包含屬於各自的成員變量,並不包括成員方法。因為同一個類的對象擁有各自的成員變量,存儲在各自的堆中,但是他們共享該類的方法,並不是每創建一個對象就把成員方法復制一次。
常量池:JVM為每個已加載的類型維護一個常量池,常量池就是這個類型用到的常量的一個有序集合。包括直接常量(基本類型,String)和對其他類型、方法、字段的符號引用(1)。池中的數據和數組一樣通過索引訪問。由於常量池包含了一個類型所有的對其他類型、方法、字段的符號引用,所以常量池在Java的動態鏈接中起了核心作用。常量池存在於堆中
代碼段:用來存放從硬盤上讀取的源程序代碼。
全局數據段:用來存放static定義的靜態成員或全局變量。分配該區時內存全部清0,結果變量的初始化為0。

下圖表示內存分配圖:

static屬性在類加載,也就是第一次用到這個類的時候初始化,對於後來的實例的創建,不再次進行初始化。

常量在代碼執行之前綁定到內存單元,並且在整個程序執行過程中都指向相同的內存單元.
所以,在程序的啟動時,常量要相對與靜態變量占內存,而在軟件運行過程中,他們是一樣的。但是對於小運行內存的手機來說,大量的static 和final 是要盡量要避免的。

3、視圖與邏輯處理分開

這一點很重要。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最主要目的,我說過,最近是在對一個項目進行重構。其中,有一個自定義的 View,裡面充斥著大量的邏輯代碼還有網絡請求等等。看到這種代碼,我是徹底無語了。

以下為個人理解:

View本身只是一個控件,可以提供接口或者方法讓外部改變其內容或者形狀,並且需要把自己的觸摸事件返回給調用者。需要做什麼完全交由調用者自己去實現。

所以,一個視圖,僅僅是做顯示的,怎麼能進行邏輯代碼的處理?不管從任何角度來說,都不應該這樣做。

4、分模塊,各司其職

在進行代碼重構的時候,抽時間學習了下MVP(Model View Presenter)模式。這裡先說一下Android中的MVC。在說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你們做過的項目中,哪些是M,哪些是V,哪些又是C?

先不要往下看,先仔細想一想。

相信會有很多人包括之前的我在內,都會認為M就是寫的一些實體類,V就是寫的布局文件,C就是寫在Activity裡面的邏輯代碼。而且有的時候V和C還是混合的。
但是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

MVC for Android
在Android開發中,比較流行的開發框架模式采用的是MVC框架模式,采用MVC模式的好處是便於UI界面部分的顯示和業務邏輯,數據處理分開。那麼Android項目中哪些代碼來充當M,V,C角色呢?
M層:適合做一些業務邏輯處理,比如數據庫存取操作,網絡操作,復雜的算法,耗時的任務等都在model層處理。
V層:應用層中處理數據顯示的部分,XML布局可以視為V層,顯示Model層的數據結果。
C層:在Android中,Activity處理用戶交互問題,因此可以認為Activity是控制器,Activity讀取V視圖層的數據(eg.讀取當前EditText控件的數據),控制用戶輸入(eg.EditText控件數據的輸入),並向Model發送數據請求(eg.發起網絡請求等)。

同樣的問題,如果采用MVP模式,在你們做過的項目中,哪些是M,哪些是V,哪些又是P?

View層負責處理用戶事件和視圖部分的展示。在Android中,它可能是Activity或者Fragment類。
Model層負責訪問數據。數據可以是遠端的Server API,本地數據庫或者SharedPreference等。
Presenter層是連接(或適配)View和Model的橋梁。

本文的重點不是研究什麼是MVP和什麼是MVC,只是想說,不管是在代碼重構的時候還是說開發新項目的時候,都應該采取一種開發模式,一個是方便代碼的維護,另一個就是方便別人閱讀。
就拿之前重構的那個自定義View類來說,不出bug還好一點,一旦出現什麼問題,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代價很大的。

先寫這麼多吧,如果想到什麼以後再補充。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閱讀排行版
Copyright © Android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