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教程網
  1. 首頁
  2. Android 技術
  3. Android 手機
  4. Android 系統教程
  5. Android 游戲
 Android教程網 >> Android技術 >> Android資訊 >> Android編程規范不完全指南

Android編程規范不完全指南

編輯:Android資訊

命名規則

1). 類名,接口名:

以大寫開頭,如果一個類的類名由多個單詞組成,所有單詞的首字母必須大寫,單詞盡量寫全稱,不要簡寫,除非約定俗成的名字,例如:URL,RTMP,RTSP 這些廣泛使用的專有名詞,可以全部大寫,也可以首字母大寫。

例如 HttpRequest,CourseActivity

2). 局部變量,類的成員變量,類的成員函數,函數參數:

以小寫字母開頭其他的單詞首字母大寫,變量名不建議使用下劃線分隔單詞,建議使用駝峰命名法,Android的系統類都采用此方法。

例如 toString()  onCreateView(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3). 靜態常量:全部大寫,單詞之間使用下劃線分開,常量單詞全部大寫,所以單詞之間使用下劃線分隔。

例如 WHAT_EMPTY_CONTENT

4). 控件變量的命名,控件的ID命名:

建議:xml布局文件中的控件的id的命名與*.java的代碼文件中的控件對象的命名一致。

clas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TextView  txtUserName  ;
	…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txtUserName =  (TextView) findViewById(R.id.txtUserName);
	}
}

5). 常用控件以及類對象命名的規范說明(紅色部分為建議的前綴或者後綴):

類名 變量名 類名 變量名 TextView txtDescription ProgressBar progressDescription Button btnDescription SeekBar seekBarDescription ImageButton imgBtnDescription VideoView vvDescription ImageView imgDescription Spinner spinDescription RadioButton rbDescription WebView webViewDescription EditText editDescription ListView listViewDescription ScrollView scrollDescription GridView gridDescription Handler descriptionHandler RatingBar ratingBarDescription PullToRefreshListView pullRefreshViewDescription Adapter descriptionAdapter Fragment descriptionFragment Activity descriptionActivity List<T> descriptionList Map<> mapDescription SlidingMenu slidMenuDescription ViewPager viewPagerDescription CheckBox chBoxDescription View viewDescription RadioGroup rgDescription ExpandableListView expDescription FrameLayout frameLayDescription SharedPreferences spDescription LinearLayout lineLayDescription RelativeLayout relativeLayDescription startActivityForResult(requestCode) REQUEST_CODE_DESCRIPTION msg.what WHAT_DESCRIPTION

6). 資源命名:

layout資源文件的命名(全部小寫,下劃線分隔):
activity的資源文件:activity_description1_description2.xml
fragment的資源文件:fragment_description1_description2.xml
listview列表項的資源文件:list_item_description1_description2.xml
可復用(被include)的組件資源文件: control_description1_description2.xml
drawable資源: controlName_description1_description2_selector.xml
controlName表示該資源要用在什麼類型的控件上面,例如如果是按鈕的圖片切換則
應該這麼定義 button_bg_sendmessage_selector.xml
selector表示該資源的形式,例如還有shape等
圖片資源的名字:同上
顏色值的命名:  color_description  以color為前綴,全部小寫,下劃線分隔。description既可以是該顏色值使用的功能描述,也可以是該顏色值的英文描述,也可以是具體的顏色值,例如:

<color name="color_white">#ffffff</color>
<color name="color_grey_ccc">#cccccc</color>
<color name="color_grey_ddd">#dddddd</color>

因為grey可能有很多等級,有時候需要不同等級的灰色,沒有那麼多英文名可以區分,所以名字中可以直接使用顏色值
<color name=”color_button_pressed”>#4c4c4c</color> 根據功能定義description,表示該顏色用於按鈕被按下

注:不允許出現毫無意義的命名,例如textview1,textview2

關於字面常量

代碼中不允許出現直接硬編碼的字面常量,如果是控件上面顯示的文本,必須放在strings.xml資源文件中。 如果是代碼中用到常量字符串,必須定義成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類型的常量值,在代碼中使用該定義的常量值。這樣做的好處是以後需要修改該常量值,只需要修改一個地方。如果是硬編碼在代碼中則要修改所有使用它的地方,而且拷貝容易出錯。在Activity之間傳遞參數的時候,intent.putExtra 的key值也要命名規范,並且統一定義為靜態常量,不能直接硬編碼在代碼中,否則想要修改的時候很麻煩。某一個Activity在被啟動的時候需要接受參數,那麼這些參數的key定義就應該放在該Activity中。

JSON解析

Android中調用服務端的接口一般返回的是json數據,在解析json的時候,無論是使用原始的手工解析方式,還是使用javabean的解析方式,解析出來的結果在使用的時候必須都進行判空處理。不允許因為服務端的json出問題,導致app在解析json的時候出現崩潰。

類成員初始化

所有類的成員變量一定要賦初始值,不允許只定義,不賦值。

Int類型常量

函數返回的時候,如果返回的int類型的數據並不是真實的實用的數據值(例如表示高度,寬度,大小等值),僅僅表示函數執行成功、失敗、異常的狀態值,並且這些值是有限的幾個值,必須要將這些值使用靜態常量描述,或者使用枚舉,例如:

int  GetJsonString()

該函數返回-1表示獲取解析json數據異常,返回0表示成功,返回1表示網絡連接異常,返回2表示json內容中的數據部分為空。那麼在函數內部的代碼裡不要直接使用這些字面值,這些字面值對於程序員來說是毫無意義的,代碼可閱讀性很差,建議做成下面的模式: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PARSE_JSON_EXCEPTION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SUCCESS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NETWORK_EXCEPTION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RESULT_NO_DATA = 2;

使用這些符號常量值代替字面值的好處是,符號常量值是由大寫的英文單詞組成,是有意義的,可以幫助程序員更好的理解函數返回值的意義,而且符號常量值對應的具體的賦值在後期是很方便修改的。

Activity接受參數與模塊化

如果一個Activity可能在多個地方被打開,或者一個Fragment可能在多個地方被用到。那麼在設計該Activity和Fragment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低耦合,對外提供統一的參數接口,啟動Activity的過程封裝在該Activity類的靜態成員方法裡面,類似如下:

clas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ublic static void startActivity(Context context,Params param){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My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param", param);
		startActivity(intent);
	}

	public static void startActivityForResult(Context context,Params param){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context, My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param", param);
		startActivityForResult(intent,REQUEST_CODE);
	}
}

參數的傳遞最好是封裝在一個Model實體類中,避免使用Map這種方式進行參數傳遞。建議該實體類實現為對應的Activity的靜態可序列化的內部類。

AndroidStudio工程目錄組織

AndroidStudio中的項目的包結構應該根據工程各個部分的功能來組織。

Handler的封裝

每一個Activity裡面幾乎都會定義一個Handler內部類,但是很多Activity裡面的Handler都使用了重復的消息類型,這裡面是有冗余代碼的,所以應該把這些Activity都使用到的Handler類的消息部分,提取成一個公用的Handler類。然後在各個Activity裡面使用繼承的方式,來提供該Activity特有的Handler消息類型的Handler類實現。

另外Handler發送消息應該使用Handler類的成員函數,不應該直接使用handler.obtainMessage(xxx).sendToTarget();這種原始的發送消息的方式,這樣不利於降低耦合,這種細節應該隱藏在Handler內的裡面。Handler的消息類型應該定義為Handler類裡面的靜態常量,而該常量不應是public的,對外部不可見。也就是說使用handler對象發送消息的細節不應該暴露給外部。

List的數據更新

封裝ListView的數據更新,在handlerMessage中更新數據,避免出現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問題

Activity與Fragment之間傳遞參數

Activity與Fragment的數據傳遞采用interface的方式,這樣可以降低耦合,有利於Fragment的復用:

11

網絡請求數據模塊化

一般在Activity中我們通過網絡請求服務端的接口獲得數據,這個過程一般是在一個線程中做的,獲取到數據之後,再通過Activity中的handler發送消息來通知Activity更新數據。該負責獲取數據的線程類,我們一般都實現為一個Activity的內部類,該類可以直接訪問Activity的成員變量,例如handler,數據列表對象等。但是這樣不利於該數據獲取線程的復用。如果另一個Activity裡面也需要獲取相同的數據,那麼這個功能是不能復用的,所以這個負責數據請求的線程類,不應該與具體的Handler和Activity聯系過於緊密。應該定義為一個靜態類,handler應該作為參數傳遞進來,而不是直接訪問外部類的成員變量。

封裝Log功能

Log功能應該封裝成為自動將當前所在類的類名變成log輸出的TAG參數,發布的app最好是能循環寫日志文件到系統存儲中,並且日志文件應該使用反復覆蓋的方式重復利用。下面僅僅是一個不完善的例子:

public class MyLog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myapp ";
  public static void v(Object o,String message)
  {
      Log.v(TAG+o.getClass().getSimpleName(),message);
  }
}

使用

MyLog.v(this,"hello log");

打印結果

V/myapp MainActivity﹕ hello log

版本控制

使用自動化版本管理,自動生成版本號,使應用程序的版本與版本庫上保持一致。使用hg替換工程目錄下的app目錄下的build.gradle文件即可,如果manifest裡面也有版本號的設置,AndroidStudio還是以build.gradle為准。不應該在每次發布的時候,在AndroidStudio的工程設置裡面手工修改版本號。

為程序添加全局異常捕獲

應該為app添加全局異常捕獲,app中總會有一些我們未捕獲的異常,一旦用戶使用過程中遇到這樣的異常,程序就會崩潰,我們應該檢測該類未捕獲的異常信息,程序崩潰的時候通過寫文件日志,或者發送郵件的方式獲得異常信息,以便解決bug。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閱讀排行版
Copyright © Android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