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教程網
  1. 首頁
  2. Android 技術
  3. Android 手機
  4. Android 系統教程
  5. Android 游戲
 Android教程網 >> Android技術 >> Android資訊 >>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編輯:Android資訊

一、概述

相信Android的開發者對於適配問題都比較苦惱,Google官方雖然給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但是想要單純使用這些建議將設備很輕松的做好,還是相當困難的。個人也比較關注適配的問題,之前也發了幾篇關於適配的文章,大致有:

  • Android 屏幕適配方案
  • Android 百分比布局庫(percent-support-lib) 解析與擴展
  • Android 增強版百分比布局庫 為了適配而擴展

ok,我大致說一下,沒看過的先看完這篇,再考慮看不看以上幾篇,本篇的靈感是來自以上幾篇,但是適配的方便程度、以及效果遠比上面幾篇效果要好。

既然靈感來源於上述幾篇,就大體介紹下:

  • 第一篇:主要是根據設計圖的尺寸,然後將設計圖上標識的px尺寸,轉化為百分比,為所有的主流屏幕去生成對應百分比的值,每個尺寸都會有一個values文件夾。存在一些問題:產生大量的文件夾,適配不了特殊的尺寸(必須建立默認的文件夾)
  • 第二篇和第三篇:這兩篇屬於一樣的了,主要是基於Google推出的百分比布局,已經很大程度解決了適配的問題。存在一些問題:使用起來比較反人類,因為設計圖上標識的都是px,所以需要去計算百分比,然後這個百分比還是依賴父容器的,設計圖可能並不會將每個父容器的尺寸都標識出來,所有很難使用(當然,有人已經采用自動化的工具去計算了)。還有個問題就是,因為依賴於父容器,導致ScrollView,ListView等容器內高度無法使用百分比。

可以看到都存在一些問題,或多或少都需要進行一些額外的工作,然而我希望適配是這樣的:

  • 拿到設計圖,meta信息中填入設計圖的尺寸,然後不需要額外計算,布局直接抄設計圖上的尺寸,不產生任何多余的資源文件,完成各種分辨率的適配!

二、直觀的體驗

假設我們拿到一張設計圖: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這樣的設計圖開發中很常見吧,有些公司可能需要自己去測量。

按照我們的思想:

布局直接抄設計圖上的尺寸

對於,新增旅客我們的布局文庫應該這麼寫:

Java

Relative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86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background="#ffffffff">

ImageView
    android:id="@+id/id_tv_add"
    android:layout_width="34px"
    android:layout_height="34px"
    android:layout_gravity="center_vertical"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76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src="@mipmap/add"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centerVertical="true"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6px"
    android:layout_toRightOf="@id/id_tv_add"
    android:text="新增旅客"
    android:textColor="#1fb6c4"
    android:textSize="32px"
    />
RelativeLayout>
Relative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86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background="#ffffffff">

ImageView
    android:id="@+id/id_tv_add"
    android:layout_width="34px"
    android:layout_height="34px"
    android:layout_gravity="center_vertical"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76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src="@mipmap/add"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centerVertical="true"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6px"
    android:layout_toRightOf="@id/id_tv_add"
    android:text="新增旅客"
    android:textColor="#1fb6c4"
    android:textSize="32px"
    />
RelativeLayout>

來張組合圖,感受一下: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感受完了,想一想,按照這種方式去寫布局你說爽不爽。

ok,那麼對於Item的布局文件,就是這麼寫:

Java

Relative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108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background="#ffffffff"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2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6px"
        android:text="王大炮 WANG.DAPAO"
        android:textColor="#333"
        android:textSize="28px"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alignParentBottom="true"
        android:layout_marginBottom="16px"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2px"
        android:text="護照:G50786449"
        android:textColor="#999"
        android:textSize="26px"
        />

RelativeLayout>
RelativeLayout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android:layout_height="108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26px"
    android:background="#ffffffff"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2px"
        android:layout_marginTop="16px"
        android:text="王大炮 WANG.DAPAO"
        android:textColor="#333"
        android:textSize="28px"
        />
    TextView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android:layout_alignParentBottom="true"
        android:layout_marginBottom="16px"
        android:layout_marginLeft="22px"
        android:text="護照:G50786449"
        android:textColor="#999"
        android:textSize="26px"
        />

RelativeLayout>

看到這,我相信,你現在最大的疑問就是:你用的px,px能完成適配?搞笑吧?

那麼首先說一下:這個px並不代表1像素,我在內部會進行百分比化處理,也就是說:720px高度的屏幕,你這裡填寫72px,占據10%;當這個布局文件運行在任何分辨率的手機上,這個72px都代表10%的高度,這就是本庫適配的原理。

接下來:看下不同分辨率下的效果:

768*1280,Andriod 4.4.4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480*800,Android 2.3.7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上述兩個機器的分辨率差距相當大了,按照百分比的規則,完美實現了適配,最為重要的是:

  • 再也不用拿著設計稿去想這控件的寬高到底取多少dp
  • 再也不用去為多個屏幕去寫多個dimens
  • 再也不用去計算百分比了(如果使用百分比控件完成適配)
  • 再也不用去跟UI MM去解釋什麼是dp了

接下來說下用法。

本庫的地址: https://github.com/hongyangAndroid/AndroidAutoLayout

三、用法

用法

(1)注冊設計圖尺寸

將 autolayout 引入

Java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width" android:value="768">meta-data>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height" android:value="1280">meta-data>
meta-dataandroid:name="design_width"android:value="768">meta-data>
meta-dataandroid:name="design_height"android:value="1280">meta-data>

對於eclipse的伙伴,只有去copy源碼了~~

在你的項目的AndroidManifest中注明你的設計稿的尺寸。

Java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width" android:value="768">meta-data>
meta-data android:name="design_height" android:value="1280">meta-data>
meta-dataandroid:name="design_width"android:value="768">meta-data>
meta-dataandroid:name="design_height"android:value="1280">meta-data>

(2)Activity中開啟設配

  • 讓你的Activity去繼承AutoLayoutActivity

ok,非常簡單的兩部即可引入項目,然後,然後干嘛?

然後就按照上個章節的編寫方式開始玩耍吧~

ok,上面是最簡單的用法,當然你也可以不去繼承AutoLayoutActivity來使用。

AutoLayoutActivity的用法實際上是完成了一件事:

  • LinearLayout -> AutoLinearLayout
  • RelativeLayout -> AutoRelativeLayout
  • FrameLayout -> AutoFrameLayout

如果你不想繼承AutoLayoutActivity,那麼你就得像Google的百分比庫一樣,去用AutoXXXLayout代替系統原有的XXXLayout。當然,你可以放心的是,所有的系統屬性原有的屬性都會支持,不過根布局上就不支持px的自動百分比化了,但是一般根布局都是MATCH_PARENT,而上述的方式,根布局也是可以直接px的百分比化的。

四、注意事項

(1)如何開啟PreView

大家都知道,寫布局文件的時候,不能實時的去預覽效果,那麼體驗真的是非常的不好,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開發效率,所以下面教大家如何用好,用對PreView(針對該庫)。

首先,你要記得你設計稿的尺寸,比如768 * 1280

然後在你的PreView面板,選擇分辨率一致的設備: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然後你就可以看到最為精確的預覽了:

Android AutoLayout 全新的適配方式,堪稱適配終結者

兩個注意事項:

  1. 你們UI給的設計圖的尺寸並非是主流的設計圖,該尺寸沒找到,你可以 拿顯示器砸他 自己去新建一個設備。
  2. 不要在PreView中去查看所有分辨率下的顯示,是看不出來適配效果的,因為有些計算是動態的。

(2)關於TextView

TextView這個控件呢,可能和設計稿上會有一些出入,並非是此庫的原因,而是與生俱來的特性。

比如:

Java

TextView
 textSize="32px"
 layout_height="wrap_contnt"
 />
TextView
textSize="32px"
layout_height="wrap_contnt"
/>

你去運行肯定不是32px的高度,文字的上下方都會有一定的空隙。如何你將高度寫死,也會發現文字顯示不全。

恩,所以呢,靈活應對這個問題,對於存在字體標識很精確的值,你可以選擇:對於TextView與其他控件的上下邊距呢,盡可能的稍微寫小一點。

其實我上面的例子,幾乎都是TextView,所有我在編寫Item裡面的時候,也有意縮小了一下marginTop值等。不過,對於其他控件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的。

ps:因為TextView的上述問題:所以對於居中,雖然可以使用本庫通過編寫margin_left,margin_top等很輕松的完成居中。但是為了精確起見,還是建議使用gravity,centerInXXX等屬性完成。

(3) 指定設置的值參考寬度或者高度

由於該庫的特點,布局文件中寬高上的1px是不相等的,於是如果需要寬高保持一致的情況,布局中使用屬性:

app:layout_auto_basewidth=”height”,代表height上編寫的像素值參考寬度。

app:layout_auto_baseheight=”width”,代表width上編寫的像素值參考高度。

如果需要指定多個值參考寬度即:

app:layout_auto_basewidth="height|padding"

用|隔開,類似gravity的用法,取值為:

  • width,height
  • margin,marginLeft,marginTop,marginRight,marginBottom
  • padding,paddingLeft,paddingTop,paddingRight,paddingBottom
  • textSize.

(4)將狀態欄區域作為內容區域

如果某個Activity需要將狀態欄區域作為實際的內容區域時,那麼可用高度會變大,你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讓這個Activity實現UseStatusBar接口(僅僅作為標識左右,不需要實現任何方法),當然你肯定要自己開啟windowTranslucentStatus或者設置FLAG_TRANSLUCENT_STATUS。

注意:僅僅是改變狀態欄顏色,並不需要實現此接口,因為並沒有實際上增加可用高度。

五、其他

目前支持屬性

  • layout_width
  • layout_height
  • layout_margin(left,top,right,bottom)
  • pading(left,top,right,bottom)
  • textSize
  • 不會影響系統所有的其他屬性,以及不會影響dp,sp的使用

性能的提升

通過本庫的方式去編寫代碼,可以在很大程序上使用margin,也就是說,對於View的位置非常好控制,從而能夠減少非常多的嵌套,甚至任何一個復雜的界面做到無嵌套。

以及,幾乎不需要去使用RelativeLayout的規則了,比如rightOf,完全可以由marginLeft完成,其他的rule同理。

對於LinearLayout的weight,幾乎也不需要使用了,比如屏幕寬度720px,想要四個控件橫向均分,完全可以寫layout_width=”180px”

我相信通過上述的介紹,你已經了解的本庫適配的做法,而且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方便的適配方案,最大化的減輕了適配的負擔,甚至比你不適配時編寫UI都方便。目前本庫,已經嘗試用於項目中,盡可能去發現一些潛在的問題。

本庫的地址: https://github.com/hongyangAndroid/AndroidAutoLayout ,歡迎各位一起完善,讓適配問題消失在我們的痛苦中。

ok,最後,只有去體驗了,才能發現優點和缺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閱讀排行版
Copyright © Android教程網 All Rights Reserved